- 聯系人:李經理
- 手機:136-0194-9349
- 電話:021—59641310
- 傳真:021—59641500
談改革開放
深化基礎性關健領域改革。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重要契機,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,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。推進國資國企改革。支持民營企業發展。
談三大攻堅戰
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。要圍繞完成年度攻堅任務,明確各方責任,強化政策保障,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。
推動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取得明顯進展。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1.35萬億元,比去年增加5500億元,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平穩建設,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。
加大精準脫貧力度。深入推進產業、教育、健康、生態扶貧,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,激發脫貧內生動力。
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。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,今年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%,重點地區細顆粒物(PM2.5)濃度繼續下降。
談消費投資
積極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。順應居民需求新變化擴大消費,著眼調結構增加投資,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循環。
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。推進消費升高等,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。推動網購、快遞健康發展。對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,要依法懲處、決不姑息。
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。
談國際合作
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,落實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。擴大國際產能合作,帶動中國制造和中國服務走出去。優化對外投資結構。加大西部、內陸和沿邊開放力度,拓展經濟合作新空間。
談可持續發展
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,著力治理環境污染。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,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。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,優化能源結構,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.3個百分點。
談制造強國
加快制造強國建設。推動集成電路、第五代移動通信、飛機發動機、新能源汽車、新材料等產業發展,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,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,創建“中國制造2025”示范區。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,強化產品質量監管。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,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,弘揚工匠精神,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。